夏日阳光穿透玻璃,机器运转的轰鸣中,设备轻快的节奏格外清晰。这家曾在行业寒冬中低调蛰伏的传统纸企,2024年来以“技术革命”改写命运——从锅炉到管道,从制浆到发电,12项关键技改项目如星火燎原,广糖集团兴桂纸业公司(以下简称“兴桂纸业”)不仅实现扭亏为盈,更在绿色转型路上踏出坚实足音。
兴桂纸业生产的漂白蔗渣浆板 罗宝珍/摄
原料“变身记”:蔗渣里的“循环密钥”
在兴桂纸业的生产车间,一车车甘蔗渣被有序地运送进来。这些原本被视为废弃物的甘蔗渣,在兴桂纸业获得了新生。广糖集团旗下13家制糖公司每年稳定提供约50万吨蔗渣原料,为兴桂纸业蔗渣浆满产达产筑牢根基,也为甘蔗渣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甘蔗渣中富含纤维素,是优质的造纸原料。经过洗涤、蒸煮、漂白、筛选等一系列精细工序,甘蔗渣摇身一变,成为洁白细腻的浆板。与传统造纸原料相比,甘蔗渣不仅成本低廉,还能减少对木材的依赖,极大地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契合绿色发展理念。而且,以甘蔗渣为原料造纸,能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做到一根甘蔗“吃干榨尽”,推动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
设备“焕新篇”:老厂房的“破局密码”
兴桂纸业工人进行苛化真空泵节能降耗操作 罗宝珍/摄
技改绝非简单的“零件替换”,而是瞄准智能化、绿色化的全面革新。
热电车间内,“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兴桂纸业锅炉工段长杨帆站在2#锅炉操作台前,紧盯仪表屏上跳动的数字。“过去纯烧煤时,这台设备每天‘吞噬’的煤能填满半个篮球场。现在掺入生物质燃料后,煤的消耗量大幅减少。”他指向“生物质掺烧比例56.6%”的标识介绍道,“目前,最多一天能消耗360吨生物质,蒸汽成本降低了17元/吨,仅去年下半年就节省成本254万元。”
这只是兴桂纸业技改浪潮中的一抹涟漪。制浆车间内,升级后的筛选除砂设备正精准过滤纸浆杂质。以前纸浆尘埃度高,客户时常反馈质量不稳定。如今各项指标全面达标,订单量有了肉眼可见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还有对碱回收工段真空泵的改造。过去3台电机连轴转,既耗电又频繁出故障。如今仅靠1台110kW的新设备就能稳定运行,每天可节电2800度,每年节省电费70万元。
兴桂纸业工人检查调整泵出口压力 罗宝珍/摄
在污水处理站冷却塔旁,兴桂纸业制浆车间副主任江跃平回忆起曾经的困境:“原有污水冷却系统处理效率低下,环保压力很大。”如今,新增的500m³/h冷却塔如同“超级空调”,将56℃的酸碱中和池污水稳定降温至38-40℃。江跃平感叹道:“现在菌种活性提升,处理成本下降,环保隐患消除,这笔投入太值了!”
类似的“破局”故事在厂区随处可见。1#汽轮机冷油器改造前,油温高到能“煎鸡蛋”,改造后,油温稳定在40℃以下,机组运行平稳;碱回收锅炉重筑炉衬时,工人像“修复文物”般重新铺设铬矿砂,彻底解决了炉衬脱落的安全隐患……每项改造背后,都离不开技术团队无数次的图纸推敲、数据测算与现场调试。
绿色“强引擎”:新变革的“源头活水”
若说硬件改造是“强筋健骨”,工艺优化与政策支持便是“注入活水”。在碱炉控制室内,兴桂纸业热电车间副主任余诚学紧盯着“入炉黑液固形物含量”的实时数据——通过对圆盘蒸汽器的优化,这一关键指标显著提升,碱炉产汽量较去年增加10吨/小时。“这相当于每天少烧半车煤,不仅动力成本降低了,烟囱排放也明显改善。”
政策“及时雨”更添企业底气。2024年,兴桂纸业凭借“锅炉系统及耗能设备节能优化升级改造”“综合节能改造”两个项目,获得264万元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这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为创新‘点火’。”兴桂纸业总经理刘政宏表示,“有了政策支持,我们在新技术投入上更有底气了。”
兴桂纸业造纸车间生产本色浆板 江玮/摄
向新“再出发”:老纸企的“青春宣言”
回望兴桂纸业的转型历程,每一个扎实的足迹都清晰可见:去年下半年日产浆量达400吨,全年产浆11.96万吨;蔗渣浆成本降低466元/吨,202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并稳定生产。繁忙的造纸生产线上,宽大的纸幅缓缓展开,车间里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这份改善的背后,是兴桂纸业紧扣广糖集团“五个一流”部署,以“稳产达产、提质增效、降本增效、持续盈利”为主线,联动销售、生产、财务、技术等多部门协同攻坚,瞄准年度13万吨销售量、5.4亿元营业收入的核心目标,稳步推进各项经营指标,为实现扭亏与稳定生产注入了关键动力。
当前,自动化智能化车间蓝图已绘就——工人轻点屏幕即可监控整条生产线,3#锅炉生物质改造正在筹备,将复制2#锅炉的“节能经验”;制浆流程的压浆机升级,将实现每一滴纸浆的“物尽其用”。预计到2026年,通过制浆线“蒸煮管升级改造项目”及“二期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可提升产能并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传统纸企的“青春宣言”正待实践。
广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兴桂纸业公司董事长李慈军表示:“兴桂纸业的技术改造与甘蔗渣造纸项目,是集团践行绿色循环发展理念的关键一步。未来,集团将持续加大在技术创新、设备升级上的投入,不断深挖甘蔗渣的潜在价值,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助力广西蔗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从“老设备”到“新动能”,从“求生存”到“谋发展”,兴桂纸业用一场技改攻坚战证明:传统产业转型不必“另起炉灶”,而需“精耕细作”。当技术火种照亮每台设备、每道工序,这家老纸企正以“技术驱动、绿色高效”的姿态,在行业浪潮中划出亮眼轨迹……
(林自龙 江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