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党建工作>>党建动态

【建党特辑】献礼“七一” · 我的入党故事

发布日期: 2025-07-02

 

 

编者按:每一个入党故事,都是一部生动的党史微卷,是共产党员用青春、热血与汗水书写的信仰华章。它们如同一面面明镜,清晰地映照出党员们内心深处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以及对初心的执着坚守。这些故事,承载着垦区党员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记忆,是红色基因在垦区大地传承的鲜活例证,彰显着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强大生命力。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些故事,感受信仰的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垦区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词典深处的那页光

窗外的南国木棉开得正艳,我轻轻抚摸着办公桌上那本1979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100页与第101页之间,夹着一片泛黄的时光,那是三十八年前我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委党校写下的《入党申请书》。每当指尖触到这份沉睡的信笺,记忆便如春日的潮水,裹挟着湘西的云雾与岭南的木棉香,漫过岁月的堤岸,在我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

1986年的冬天,是我从湖南省新宁一中调到通道侗族自治县委党校工作的第二年,我在办公室第一次点燃了炭火盆,对着刚刚领到的由通道侗族自治县委颁发的“四有青年”牌匾,心情激动不已。火苗舔舐着铁盆边缘,将窗棂上的寒霜融成晶莹的泪珠。桌上放着的《现代汉语词典》是1979年我刚考入大学时母亲卖了家里仅有的一只羊换得的钱购买的,它陪伴我在长沙岳麓山下湖南师范大学校园里走过了难忘的四度春秋,书页间至今还残留着印刷厂油墨的清香。我在想,同时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我能有今天的进步吗?是啊,我不是读着《红岩》《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长大的吗?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我该做些什么呢?这样想着,神不知鬼不觉间,我笔随心走,略无停顿,一口气写了满满一整页的《入党申请书》。一看手表,已是深夜12点了,于是我顺手将刚刚写就的这份《入党申请书》夹进《现代汉语词典》,回到了离办公室不远的宿舍。此刻风雪正紧,雪地上我每一步都能踏出一个深深的脚印,住房外的几棵乌桕树,枝枝叶叶压满了琼花。

亭亭乌桕树,微微南来风。转眼又到了1987年初春,一天傍晚,出于我的意料之外,副校长郭老师来到我的住处,跟我谈心谈话,他主动提到了组织上想发展我入党的事。我真的没有这方面的准备,一时手足无措。谁曾想,郭老师看到了我书桌上的《现代汉语词典》,翻翻两下,竟然翻到了我去年写好夹在里面的《入党申请书》。我甚觉尴尬,可是郭老师乐了:“小李这份申请书写得好,思想比我们很多老党员还纯粹呢!”一句话解开了我的窘迫,也打消了我的顾虑。那天晚上,我们虽然谈得不多,但总的感觉还是很投缘的。尔后,党校安排我参加了通道侗族自治县委组织部组织的两堂党课,我也交过两次《思想汇报》材料,但是1987年4月我因被湖南省怀化地委党校看中调走,入党的事又被耽搁了下来。

邕江的潮声漫过1995年的春夜,那是我从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硕士毕业来到广西工作的第四年,我伏在广西土产进出口公司顶楼的办公室,看着月光在稿纸上流淌成河。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常加班加点地为公司起草各种材料,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广西日报》《经贸时代报》发表了三十多篇宣传文章。自觉仅仅尽了分内最起码的责任,可还是引起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的高度重视。1995年3月,公司安排专职党务干部找我谈心谈话,当我把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珍藏了九年的《入党申请书》拿出来时,专职党务干部也被惊讶到了,他没想到我会拿出九年前写的申请书给他。他小心翼翼地将申请书捧在手里,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激动地说:“小李,申请书写得很好、很真诚,不过还是希望你参照这里面的内容,结合目前最新的入党申请书写作要求改一改,写一份新的《入党申请书》交给第一党支部,我帮你转交。”

1995年5月,我多年来希望入党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面向党旗宣誓的那一天,我把新写的申请书复印件与泛黄的旧申请书原件并排放在一起,内心百感交集。阳光穿过礼堂的彩色玻璃,在两代信笺上投下同样璀璨的光斑。在邕江喧响的浪涛声里,我分明听见了湘西山涧的深情回响。

如今我的书架上摆上了越来越多的书籍,但是拥有着“非凡出生”的《现代汉语词典》始终放在最显眼、最容易拿取的位置,在它的第100页和第101页之间,至今还夹着我于1986年雪夜亲笔写成的《入党申请书》,它像一枚永不褪色的书签,引领着我读书明理的路;它又像我的一位永不衰老的忘年挚友,随时可以与我进行心灵对话。每当我翻到这一页,油墨香里总会浮起湘西的炭火烟岚,混杂邕江的酸甜苦辣,让我一次又一次品味到情深意浓的醇香美酒。这种酒香,虽然嗅不到,但它总能在我的心头“拂了一身还满”地飘荡。我在想,这大概就是信仰最动人的模样。历经岁月沉淀,依然保持着最初书写时的温度与力度,在词典深处,在灵魂高处,它是你赖以生存的那一口气,它是行走在你头上的那一束光,那束光将永远照亮你前行的路。这种纯洁、高雅与美丽,将永恒绽放。

(李贵银)

 

党在我心中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桂丰农场九队的家里,唯一的一张书桌上堆满了各类党报党刊,有《人民日报》《广西日报》《广西党建》等,还有一些厚厚的理论书籍。父亲每次到农场党支部参加党组织学习回来,都要拿出笔记本,认真写下学习体会。午休时间,或者不用去收割橡胶的夜晚,父亲就阅读这些报刊书籍。

在父亲的熏陶下,我也喜欢上了读书看报。报刊里的小文章,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童年的精神世界。我常常被文章中党员们的先进事迹感动,他们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向往党的种子。

到了中学时代,我从一名少先队员,成长为一名共青团员。我萌生了一个梦想,就是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经过大量的阅读,我的作文成绩逐渐提升,写作特长也因此表现了出来。市文联组织的“国旗在我心中”征文、国庆55周年征文,语文老师都让我报名参加。我把梦想写进文字里,把党放在心中。文章里,我在国旗下成长,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后来这些征文都相继获奖,每个荣誉证书都是烫金封面,还有笔记本纪念品,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那些荣誉,不仅是对我写作能力的肯定,更是我向党组织靠拢的一个个闪亮脚印。

在大学期间,我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因为综合成绩不够优秀,未能成为发展对象。我并没有气馁,毕业的当年报名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再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又由于服役时间太短,未能被党组织吸收。回到农场以后,作为一名职工子弟,我继续向农场党组织提交申请,并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情况。每一次思想汇报,都是我对自己内心的一次审视和反思;每一次与党组织成员的交流,都让我更加坚定了入党的决心。

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和培养,党组织终于同意了我的请求,将我吸收为发展对象。在接到党组织通知的那一刻,我无比激动,仿佛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面对来之不易的《入党志愿书》,我的手微微颤抖着,久久不敢下笔。我生怕因为过于激动而写错了字,辜负了党组织的信任。最后,我找来一叠草稿纸,将所有需要填写的内容都认真地练习了一遍。入党志愿书的词句内容,我更是反复斟酌,仔细推敲,确保没有语病之后,才郑重地抄写进志愿书里。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我对党的忠诚和热爱;每一句话,都凝聚着我对未来的憧憬和决心。

几年前,我更是非常荣幸地成为一名党务工作人员。我以自己的成长历程为线索,深入挖掘农垦故事。我写了许多关于农垦元素的散文,在字里行间表达我对农场的深厚情感、对农垦事业的坚定自信,以小见大诠释农垦精神。

党,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党,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在我心中,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我将永远把党放在心中,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对党的承诺,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

(旺茂农场公司  张运森)

 

靠近光 追随光 努力成为光

我的入党故事,是一个靠近光,追随光,并想努力成为光的故事。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想说,因为同样的信念、梦想和追求,我和很多人一样,走到了同一条道上。

对党的认识,缘于村干部春节来看望爷爷。

“共产党好啊!”80岁的爷爷,坐在楼房的屋顶上,用粗糙的手摩挲着搭在膝盖上的保暖内衣。

那一年春节前夕,村干部给爷爷送来保暖内衣,他们走后,爷爷与我感叹。

“共产党好吗,爷爷?”爷爷的感慨让我很受触动。

“当然好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前我们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想吃什么都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爷爷年轻时唱的歌,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事实。1928年出生的爷爷,经历过战乱、饥荒,在爷爷的心里,共产党是解放老百姓的大救星。

乡村日新月异,日子越来越好。“这样的好日子,我想再多过几年。”爷爷说。

被尊重,被珍视,被惦记,党的关爱,不仅温暖了爷爷的心,也温暖了青春年少的我。

在爷爷看来,共产党就是村干部,而党员具体是什么样子呢,我觉得大约就是伯父的样子。

我生长在一个偏远的乡下,200人的村庄,只有一名党员,他是伯父。

伯父是个农民,砍柴种地干活,平常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可在特殊时间里,伯父突然让人觉得高大伟岸。

一个夏日,怀孕回娘家的堂姑,深夜突然腹痛,即将临盆,村里人赶来却不知所措。山高林密,四面环山,村里只有一条路通向镇里,差不多十公里,没有车。年轻人都外出了,村里都是老弱幼童,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已是满头花白头发的伯父赶来,用竹子、凉席,做成一个简易担架,把堂姑放在上面,伯父和村里几个中年人,拿着手电筒,担着堂姑走了很久的路,才送到镇上的医院。

伯父忙前忙后,还垫付了医药费,回到村里时,他两眼乌青。因为及时送医,堂姑顺利产子,而伯父像没事人一样默默过着他如常的生活。村里人都说多亏了伯父,伯父笑笑说“这是应该的。”说得自在坦荡。

赶夜路担孕妇送医,这是新闻里才有的人物,而伯父是活生生的。

多年后,读书、工作,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梦想越来越清晰,我也想成为像伯父一样的人。

这个梦想,促成了我后来提交入党申请书。

再后来,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知道越来越多优秀党员的故事。

在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校遇到困难时,那个带着其他党员把誓词写在墙面上,一次又一次重温入党誓词的张桂梅,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布衣院士卢永根等,他们就像星光一样照亮着我。他们就像火炬手,永远激励着我,在任何时候都不忘初心、永远保持纯洁与善良。就像帮游客推车后拒绝收钱,牧民大叔阿布都加帕尔·锰德,亮出胸前的党徽,告诉别人,因为我是一名党员。

(茶业集团 黄敏莹)


执奋斗之笔  书向党长卷

在我的成长轨迹里,入党的信念如同种子,在成长的土壤中萌芽,于职场的风雨里茁壮成长。这段历程,串联起不同人生阶段的坚守与蜕变。

大学时,入党是心驰神往的道路。那一年,我刚踏入大学校园,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学院党委书记讲述的党史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从嘉兴南湖红船上的开天辟地,到长征路上的艰苦卓绝;从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伟大力量。一堂课,入党让我心驰神往。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我向党组织提交了申请书,随后顺利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来由于自己各方面不够突出,没能成为发展对象。我没有气馁,因为我知道,这是我迈向这条道路的开始。

工作时,入党是坚定不移的道路。那一年,经历了大城市漂泊的我,选择回到故乡,并与广西农垦结缘,来到下属的农场公司工作。由于工作关系的变动,我的预备期延期了一年,正是这一年,我对入党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在这里,我有幸得到一位前辈的指导。这位前辈工作成绩斐然,曾多次被评为广西农垦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是我们这些小年轻争相学习的对象。

在农场公司,我从事的是宣传工作,这是一个令我既兴奋,又忧愁的岗位。兴奋的是,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单位能发挥所长,继续跟文字打交道;忧愁的是,对单位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自己学到的知识,没办法灵活地运用到工作中。记得第一次接到宣传任务时,心情紧张而激动,在采访的前一天晚上,我在网上查找了很多拍照技巧,第二天恨不得把网上的东西一股脑地用上。写完报道,前辈看了稿件之后,委婉地指出了我的缺点和不足,并耐心地给我讲解如何构图、如何选择角度,照片中的人物如何站位等,报道中的文字标点符号和语句中的错误,也都一一帮我校正,给予我很多鼓励,让我失落无助的心情烟消云散,重拾信心。在工作上,也日益精进,在农垦报上发表了许多稿件。

后来,我顺利转正,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严格按照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把党放在心中,执奋斗之笔,书向党长卷。

经过努力,《挑最重的担子 啃最硬的骨头》《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谋发展》《“四步齐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基》等稿件纷纷亮相广西农垦报。“农场公司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广西农垦十佳通讯员”等荣誉纷至沓来。这些荣誉是对那段扛着相机在甘蔗地里奔跑的时光最好的回报。拿到荣誉证书的那一刻,所有辛酸都化为继续前行的动力。

党就像一盏灯,以真理为灯芯,以信仰为灯油,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明亮。它驱散思想的阴霾,让迷茫者看清脚下的路;它点燃奋斗的火种,让追光者汇聚成照亮时代的星河。入党是心驰神往的道路,是坚定不移的道路。

(广糖集团  杨建颖)